跳转至

爱的艺术:心理学大师佛罗姆跨时代不朽经典

Tips

下载地址:爱的艺术

首先就被序言中的这句话吸引住了:爱某一个人并不只是一种强烈感情,它还是一个决定、一个判断和一个承诺。 如果当初懵懂的自己能够早些明白,也许就不会再有那么多遗憾了。

记得大学时选修了政法系的一门课程叫《爱情伦理学》,老师是一位很和蔼的小老头,回头看老师非常关注当时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,能够感受到老师非常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,一切从娃娃抓起。

孙中兴(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)的推荐序写的很好:

先说一下“书名”。这里中文中文书名翻译成“爱”的英文原文并不是大家习以为常的 love,而是 loving,佛洛姆强调这是指“爱的能力”。至于“艺术”,应该是当时流行的相对于“科学”的概念,也蕴含着需要培养的一种人生或生活实践的能力,而不是当成身外之物来研究。这也是佛洛姆所谓的”终极关怀“。这本书第一版发行时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:”爱的本质的探讨(An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Love)“。大概因为书名已经更清楚了,所以这个副标题就被删除了。

我个人觉得,佛洛姆的爱情观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:他强调爱情的主动性,其中主动的“施”比被动的“受”更重要。这也延续着基督宗教中“施比受更有福”的一贯信念。所以爱情不是被动的等待它的来临,而是要主动地让它发生;用爱来唤起爱的能力。

爱是一种能力,而不是一个对象。我们有时候会说:“我们寻寻觅觅,都再找曾经失落的另一半,这也就是为什么爱情如此吸引人。”

找到另一半、感觉对方是“对的哪个人”,感受内心很重要的一块被填补、甚至感觉到“天地化为零”,这是许多人对爱情的印象。

但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又发现原本以为对的那个人,似乎哪里不对,于是我们痛苦、挣扎、争吵,然后离开,再去找对的那个拼图吗?


编辑于 2025-03-03

评论